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作者:小pi
地球起源的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
上帝创造一切
课前讨论
作为最容易辨认的恐龙之一,梁龙是巨型恐龙中的明星,它们体型巨大,最大的身长超过36米,脖子长度超过6米,尾巴长度更在10米以上 1.5亿年前,在北美洲大平原上,它们是最常见的巨型恐龙;然而,现在人们只能在博物馆通过化石骨架来认识它们 。
讨论:
1、身材这么庞大的动物为什么没能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来呢?
2、地球的环境都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
1908年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安装中的梁龙化石骨架
一、化石与地质年代表
化石与地质年代表
地层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它经历了多次火山爆发、板块碰撞等,要了解这些经历,研究地层是最主要的途径。
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砾石、沙子、黏土等,这些碎屑物质被风和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 一般地说,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两个重要特征。
化石与地质年代表
地层
1、具有层理构造
2、岩层上新下老
3、同一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地层中生物化石上部复杂高级,下部简单低级
化石
化石是指存留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通常包括生物的骨骼、牙齿、壳等坚硬部分,但也可能是生物留下的足迹、洞穴,甚至粪便。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这些遗迹被埋藏在沉积岩中,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硬,形成岩石的一部分。
思考
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将同一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地质年代表
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据此把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
思考
若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天24小时,地球诞生于0点,你能算出图中的时间分别对应一天中的什么时刻吗?
在一天24小时中感受46亿年的地球历史
04:00
海洋中产生了最初的生命——蓝藻。
20:07
两栖动物爬上了岸,最早的爬行动物出现了。
21:14
多细胞生物爆发式地出现,世界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23:00
恐龙出现。
在一天24小时中感受46亿年的地球历史
小行星撞地球
23:40分,小行星撞地球,恐龙灭绝。
南方古猿直立行走
23:58:40,也就是1分20秒之前,南方古猿开始直立行走。
直立人用火
两秒钟之前,直立人学会了用火。
书写与文字传承
人类什么时候学会了书写,开始用文字传承文明呢?0.11秒之前。
二、地球的演化过程
地球的演化历程
地球的初生
约46亿年前地球形成,从炙热变为固体并有大气。
生命起源
约35亿年前,海洋中出现简单微生物,蓝藻释放氧气。
氧气与大气
约25亿年前,大气氧气增加,臭氧层形成。
生命的多样化
约5.4亿年前,复杂生命出现,生物多样化开始。
恐龙与哺乳动物
约2.3亿年前恐龙出现,6500万年前灭绝,哺乳动物崛起。
智人和文明
约20万年前,智人在非洲出现,推动文明发展。
海陆变迁
前寒武纪
海洋和陆地形成
古生代
海陆格局发生大变迁 联合古陆形成
中生代
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大陆漂移
新生代
联合古陆彻底解体 大陆漂移至现代位 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前寒武纪(隐生宙)
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时间:约40亿年,占地球历史90%
冥古宙
只有有机质,没有生命
太古宙
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元古宙
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改变;生物演化出真核和多细胞生物
其他特点
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大气、海洋、陆地慢慢形成
古生代(运古的生物时代)
包括:早古生代、晚古生代
时间:距今5.41-2.52亿年
地壳运动
运动强烈,海陆大变迁,形成联合大陆
早古生代
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后期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植物
晚古生代
脊椎动物发展,两栖动物出现,进化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物繁盛,形成煤
其他特点
后期95%的生命灭绝
中生代(中间的生物时代)
包括: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时间: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
其他:重要成煤期,后期物种大灭绝
演化过程
·板块剧烈运动,大陆漂移;
·爬行动物繁盛,“爬行动物的时代”;
·中后期,开始向鸟类转化;
·小型哺乳动物出现;
新生代(最新的生物时代)
时间:距今6500万年至今
其他:目前,地球处在一个温暖期
演化过程:
·联合大陆解体,海陆格局形成;
·形成褶皱山系,被子植物繁盛;
·哺乳动物出现,人类出现第四纪时期,气候多次冷暖交替。
畅想未来
同学们,我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课程回顾-地球的历史
1、化石与地质年代表
地层
研究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
化石
存留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沉积岩
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2、地球演变历史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