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进行时
2025年春运期间人群迁徙预
测
分析
·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2025年春运期间人群活动强度与城乡融合分析》
·智慧足迹2019-2024年春运期间、春运前一个月、五一、十一长假的全国人流量数据、人口普查公开数据、河南省城乡人口流动数据等
漫漫春运路,切切归家心。
无论是远赴他乡的游子,还是家乡的守望者,春节的脚步都是我们心中最深的期盼。
春运,是一场充满迁徙意义的归途,作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每年规模最大的人类周期性迁徙活动之一,伴随着高密度的人口流动,给交通运输和社会治理带来了诸多挑战。
2025年春运预测主要结论
1、出行总量创新高
预计2025年春运全国跨区县非通勤出行总量达95.6亿人次,出行总量和单日峰值均创历史新高
2、返乡流动趋势
预计除夕前返乡人口流动呈现“流出更加聚集,流入更加分散”的趋势
3、热点区域承压
南京、杭州预计在除夕前返乡潮中跻身新兴强流出城市
4、四大热点区域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经济圈成为春运流动热点区域,京津冀-粤港澳主轴线承压最大
5、城乡融合不断推进
河南省城镇流向乡村人均出行频次大幅增长,突显出城乡融合的不断推进
6、城乡双向互动格局
河南省城乡人口流动呈现出以城镇为辐射核心、城乡双向互动格局
一、预计2025年春运全国跨区县非通勤出行总量和单日峰值均创历史新高
1、出行总量显著增长
• 2025年春运全国跨区县非通勤出行量预计达95.6亿人次,较2024年同期的83亿人次,显著增长15.2%。
• 潮汐规律显示,腊月廿七为返乡高峰,正月初六和正月十六为返工高峰。
• 正月初六的跨区县客流高峰预计达到最大值。
2、客流强度稳步上升
• 春运期间的出行需求强烈,无论是出行总量还是单日峰值,均有望创历史新高。 • 相关部门应提前做好交通运输调度、运力保障和高峰期资源配置等准备工作。
二、预计除夕前人口流动呈现出“流出集聚、流入分散”的趋势
1、流出城市集中于经济发达城市群
• 粤港澳、京津冀和长三角三大城市群成为全国三大净流出核心地区,分别净流出2554万、2229万和1281万人次。
2、流入城市分布更加分散
• 人口流入城市的分布从东向西逐渐减少,中西部地区对流入人口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三、南京、杭州预计在除夕前返乡潮中跻身新兴强流出城市
从春运前15天净流出量的正负结果及规模两个维度将全国城市划分为劳动力流入型和流出型城市。数据显示,流入型城市占比71%,远高于流出型城市的29%。
流入型城市
流出型城市
广州、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依然是强流出城市;
周口、茂名、湛江、商丘等城市则被归类为强流入城市;
南京和杭州净流出量位居全国前列,跻身新兴强流出型城市。
这一现象与近年来南京和杭州经济快速发展、新兴产业聚集以及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密切相关。
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经济圈成为春运流动热点区域,南北向京津冀-粤港澳主轴线承压最大
1、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圈都展现出显著的人口流出活动
春运期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经济圈成为全国人口流动的热点区域,日均流出量分别为1379万、1003万、677万和525万人次,日均流入量分别为1355万、525万、667万和981万人次。
2、六条核心人群移动通道
四大经济圈之间的人口流动构成了六条核心人群移动通道,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中的六条主要轴线高度一致。六条主轴上的节点城市总流量达到16.54亿人次,其中每条主轴的春运总流量均超过2亿人次,南北向的京津冀-粤港澳主轴流量最大,达到5.12亿人次,同比增长1.54亿人次。
春运人口流动空间分布
交通网六条主轴和城市总到发量
Thank You